這才是喜歡一個人的真實反應 分享欲並非真正的喜歡 探索欲才是

這才是喜歡一個人的真實反應

在FB刷到一段話

說之前所有和我聊得來

但偏偏沒有在一起的人



我終於知道問題究竟出自哪裡 那些滔滔不絕不捨的放下手機 結束對話的夜晚

相談甚歡的默契

其實全和喜歡無關

這共性的驚喜感在作祟

我們享有大量相似的想法

八九不離十的腦洞

卻從未被激起過對彼此生活的好奇

我想知道你的歌單觀點

但我並不想了解你這個人本身 由此可見

分享欲並非真正的喜歡

探索欲才是

所謂探索欲

簡單點說就是好奇

想知道關於你的一切

想了解你的喜好

厭惡你的秉性脾氣

你所有過世的經歷

甚至是你的家庭 你的家人

當這種好奇開始產生又到達頂峯時

真正的喜歡才浮現

跟朋友討論這個話題時

他講起他以往的戀愛歷程

他說當初喜歡前任

是因爲長期和同一個人聊天而導致的戀愛錯覺

他們認識的時候 他剛好處在低谷期

特別渴望陪伴和傾訴

而她的前任就不偏不倚

正巧出現

也許是自身的能量太低沉

也許是沉迷在陰霾中的時間太長

以至於前任出現時

他天真的以爲自己看到了光

他每天都和他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

也仔細聆聽她的煩惱和壓力

他難得心情不錯

想找個人一起散步壓馬路

他就頂著朦朧睡意

半夜趕到他家巷口

還從路邊的燈柱上拿了一朵應急玫瑰送給他

他們每天都煲電話粥

不到一個月聊天記錄就累積了近千頁

朋友當時以爲這就是喜歡

他覺得喜歡就是不停的聊天

不停的分享和吐槽

讓彼此的處事觀和價值觀在同一個空間裏碰撞 吸引

直至融合混爲一談

最後實現同體

直到今天我們聊起這個話題 他才忽然意識到除了這些分享之外

他們好像從來沒有真正暸解過對方

他說我們每天都不停的說說說聊聊聊

可是分開那天覆盤過去

卻發現他連我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都沒弄清楚

他從來沒問過我 我家裡有幾個人

爸媽是做什麼的?

也沒關心過

爲什麼我和家裡人同在一個城市卻各自分開住

而我呢 我也沒了解過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他有著怎樣的過去

成長的這些年

他有過怎樣的收穫和遺憾

我對這些東西一點都不感興趣


所以後來前任開口要結束這段關係時

他也沒有很難過

反而感到一種莫名的輕鬆

至於之前他以爲從前任身上看到的那束光

也只是當下他自己眼睛裡的光 聽完朋友的講述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

爲什麼分享欲會被誤認爲是喜歡

可能就像開頭那段話說的

是共性的驚喜感在作祟

在某一段長期且固定的時間裏 你和這個人對生活的感受

對事物的態度 對一些經歷的共通情緒

使得你們在精神層面抵達共鳴 那些相似的想法 奇怪卻互相理解的腦洞也在這個期間將你們串聯起來

隨着氛圍變得巧妙

加上多巴胺的刺激

就容易產生曖昧和喜歡的錯覺 尤其是這種相似的經歷和情感 別人都沒有或者不理解不認同 而你們卻彼此認可並感同身受時

那一瞬間你會覺得他就是另一個你自己

每次坐長途車經過路邊的村莊 你都會想像住在那裏的人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他們靠什麼為生有著怎樣的喜怒哀樂

身邊的人都不懂你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但那個人卻一秒就能描繪出和你如出一轍的感受

他還告訴你 他坐車時最喜歡靠窗的位置

因爲這樣就能看到窗外的景色 就這個話題可以聊一天

互相分享各自去過的地方

見過的風景 遇過的人

可終究你們沒有深入探討

爲什麼會喜歡

你沒想過要問他

他在旅途中從來都是一個人

還是有別人一同並肩以下

身後是否有人來接

你和這個人是什麼關係

他對此也沒有興趣

你們對彼此沒有更多的探尋慾望

沒有那種恨不得在某一刻

把自己幾十年的人生濃縮成一部電影

講給對方聽的衝動

這裡可能就有人反駁了

不是說分享欲是表達喜歡的最高級方式嗎

怎麼現在又說分享欲不是喜歡了呢

分享欲是在探索欲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對喜歡的回應和延續

它當然也是喜歡的重要成分

但是它起到的作用是經營和維持感情

而不是感情開始和萌芽的催化劑

探索欲才是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就是對不感興趣的人

我們都不屑知道他的名字

只有很想深入暸解一個人的時候

我們才會對他尋根問底

打聽和收集他的一些訊息

想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有哪些習慣哪些癖好

他的童年過得快樂與否

有沒有特殊經歷

乃至連他家有幾個人住在哪裡 從事哪些工作 和他相處的怎麼樣

他們的家庭氛圍如何 有關他的一切的一切都想事無鉅細的深諳於心

也想把自己的全部都攤開給他看

就像博爾赫斯在

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中寫到的

我給你我的寂寞 我的黑暗 我心的渴望

我試圖用困惑危險失敗來打動你

好奇求知才是喜歡一個人的底層邏輯

千呼萬喚什麼的我不關心

我只想知道你姓什麼名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